行业新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找准扶贫资金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节点

日期:2017/6/29 12:22:41  点击数:
找准扶贫资金内控体系建设的关键节点

  在公共财政资金管理领域,健全完善的内控制度是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
  2012年12月颁布并实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对规范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扶贫工作作为中央和国务院在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在资金管理方面具有资金量大、资金管理链条长、社会关注度高的特点。要确保这项工作取得实效,在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也必须结合扶贫工作的特点,充分学习和借鉴《内控规范》的理念,完善扶贫领域内控制度的建设。
  扶贫资金来源很广,除了中央的专项资金,从省到市、县,各级政府都有一定数量的扶贫配套资金。地方政府为了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在中央各项管理规定的基础上,都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化的资金管理办法。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对于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确保困难群众利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扶贫工作的管理毕竟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存在较大差异,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节点和重点方向也会存在很大不同。
  扶贫工作的直接受益人和资金流向的最末端是生活条件最为困难的贫困群众。和普通群众相比,他们有很大的特殊性,主要是科学文化知识水平偏低,对近年来出现的新生事物了解不多,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认识不足,自身权益的维护意识比较薄弱。因此,一些地区的扶贫措施在落地过程中,由于内控制度的设计没有针对上述特点进行“本土化”,资金管理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导致扶贫资金没有流向该去的地方。
  比如对于一些社会保障类补助资金及农业补贴资金,过去采取的是将资金拨付到村民委员会,通过村一级统筹发放给符合条件群众的办法。在发放过程中,出现了资金被截留和挪用的现象。为了规避这一问题,各地纷纷出台政策从制度上加以改进,把由村集体发放改为将资金通过银行划款的方式,由民政部门相关专户直接拨付到困难群众的银行卡上。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地区出现了困难群众对银行卡内有补助资金并不知情的案例,甚至有对自己办理银行卡的信息不清楚,银行卡不在自己手中的情况。资金自然被不法分子冒领。又如在危房改造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加速改善困难群众住宿条件,会对困难群众的危房改造工程在竣工后给予一次性补助。然而由于内控制度不完善,在一些地区,部分施工承包商通过骗取符合领取改造补贴贫困户的家庭资料,帮其建设低成本、低标准房屋,然后以贫困户的名义套取危房改造补助资金。
  为了确保扶贫资金用得其所,扶贫资金管理内控体系的设计不能等同于一般财政资金或者项目管理的内控制度设计。如果不考虑扶贫工作的特殊性,那就很可能导致财政资金的浪费,降低扶贫工作效率。扶贫资金流动体系的末端是最为困难的群众,所以内控体系的设计必须要结合困难群众自身的特殊性,在体系上要比普通财政资金监管更加严密和精细。具体来说,需要在通用的内控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资金到达贫困群众手中这一节点的确认程序,也就是在资金的最末端,要设置更直接、更有效的信息反馈途径,以便了解资金的真实流向。比如在一些生产、生活补助资金的发放过程中,可以采取定期逐户确认的方式,告知困难群众有某项资金发放到其个人账户,询问其是否领取到,并入户查看其银行卡或存折是否由个人掌握。对于因身体或者文化水平所限而无法到银行自行领取补助的群众,由村委会干部一同协助领取,领取后,代领人签字确认所领取资金送达困难群众手中,并拍照证明。
  在强化内控的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动员。鉴于扶贫工作的特殊性,在宣传手段和途径上,可以采取一些特殊方式,比如动员村内有威望的族长及乡贤,让他们向困难群众介绍党的扶贫政策,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来源: 中国财经报  (作者单位:广东专员办 孔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