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智库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智库
首页 > 新闻资讯 > 管理智库
管理智库

企业“走出去”需加强风控

日期:2014/10/29 13:45:53  点击数:
企业“走出去”需加强风控
       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以各种方式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市场这个大竞争领域,其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升级。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是"走出去"企业亟待解决的难题。就此,新的风险管理策略正被业内广泛讨论,以期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走出去"面临新变化行业人士指出,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呈现两方面明显变化:一方面是投资领域的多元化。在"走出去"初期,投资领域主要在资源类产品如矿业类,占到投资绝大多数。但近两年,制造业、服务业、房地产甚至文化产业都呈现全面发展态势;另一方面,从最初以国有企业海外投资为主,发展到国有、民营、多种所有制经济都"走出去"的态势,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更加活跃。

  在这种"走出去"大趋势背景下,企业的风险也在升级。在近日由财新传媒和苏黎世保险共同举办的2014中国企业风险管理论坛上,上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会长赵抗美表示:"当前,"走出去"已经成为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企业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发展迅猛。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态势充满各种不确定因素,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企业的"走出去"之路潜藏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投公司原副董事长、总经理高西庆总结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四大风险挑战。首先,企业面对的是国外监管机构的挑战。目前,绝大多数发达市场有各种各样的管制,甚至比在国内的管制更加详细,但中国企业对此认识不足。其次,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缺乏经验的风险,一些企业边在外经营边学习经验,由于是在国外,花费的成本要比国内大很多。第三,心态难以调整。一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时心态不健康,总以价格为衡量标准,使之无法同海外伙伴有效沟通。第四,人才机制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挑战。

  除了上述容易辨识的普遍风险之外,还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诱导因素。财新传媒总编辑胡舒立提出,"走出去"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经济中的关键战略要素,中国的政策框架对企业行为有明显的影响,"无论是国家最高层面的战略规划、审批程序、对对外投资的偏好性政策支持以及公共服务(信息提供),都会对企业的对外投资选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同时,除提供公共服务外,多数现有政策对企业投资风险决策有潜在的"外部化"影响,由此会降低企业对风险的敏感性和采取风险规避行为。"

  加强自我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在世界500强企业中,绝大多数欧美日企业均设有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工作,为企业最高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对于企业如何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宜家中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负责人张东贺表示,"企业往往拥有自己的风险管控机构或者是自保公司,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风险管控成本,在此基础上,还会选择商业保险等方式。"

  管控风险的水平,更是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苏黎世保险集团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全球企业高管普遍认为,风险管理在经济衰退的环境下变得更为重要。另一项对来自20个国家800间公司的调查结果表明,具有"先进"风险管理手段的企业展示了更强的盈利性,75%的企业利润和营收均超过10%。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法律风险,中国企业最高管理层应当意识到,防范风险不仅仅是买份保险那么简单",苏黎世保险中国有限公司CEO胡晓勤表示,"根本上而言,企业需要超越对传统风险的理解范畴,建立世界水平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这将帮助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方式管理关键风险,寻求增长与风险之间的平衡,进而提升盈利能力、维护企业声誉和创造股东价值。"

  相对于国内尚停留在购买商业保险的初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从国际经验来看,设立自保公司已经成为大型企业尤其是跨国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当然,中国企业也有设立自保公司的需求。不过,目前我国自保公司数量少,仅有3家单一自保公司、1家行业自保公司(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同时,我国自保公司的发展还面临较多约束,业内人士呼吁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

  清华大学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指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与国际企业开展合作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按照惯例,国际企业要求合作企业有相应的保险安排。中国企业购买商业保险往往面临市场供应缺乏或者成本高企的限制,而通过自保公司安排保险不仅能节约成本,也容易得到国际公司的认可。

  从行业水平来看,跨国公司购买商业保险的费率在40%-45%之间,通过自保公司投保费率一般不超过10%,有的甚至低于2%,成本差距巨大。陈秉正指出,"虽然国内企业设立自保公司面临诸多限制,但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自保公司市场需求巨大,在这种形势下,自保公司的监管门槛可能会逐步降低,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设立真正的自保公司实现全球化的风险管理。" 来源:上海金融报